原標題:買金飾,購金條,攢“金豆”……“黃金”成了熱詞(引題)
黃金消費持續火熱 跟風“買金”不可取(主題)
工人日報—中工網記者 楊冉冉
一段時間以來,國際金價屢創新高,國內黃金消費和投資市場也熱度高漲。“黃金”成了熱詞,“年輕人開始熱衷買黃金”“銀行賣金飾” 屢屢登上熱搜榜。買金飾,購金條,攢“金豆”,黃金消費熱度持續攀升。
購金熱潮
近一段時間以來,延續了春節前後黃金熱銷的趨勢,各大商場的黃金銷售櫃檯依舊賓客滿盈。記者調查發現,多家品牌金店的足金價格突破650元/克,甚至有的金飾品價格達到了660元/克。
不斷升溫的金價走勢,卻擋不住消費者的購買熱情。3月16日,在北京菜市口百貨商場,選購黃金的消費者絡繹不絕。“來看看龍年生肖黃金首飾,送給好友剛出生的孩子。”一位正在選購金飾的消費者王女士告訴記者。
溢價相對較低的金條及金幣,也受到有實物黃金投資需求的消費者青睞。“來看看小金條之類的黃金產品,考慮是否適合投資,或者作爲儲蓄、避險的工具也不錯。”消費者彭先生正在黃金銷售櫃檯研究金條的價格。
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高校“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”和“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”遴选结果
在網絡平臺上,黃金銷售同樣火熱。多個直播間熱火朝天地銷售999足金產品。一些網絡主播在珠寶交易中心火熱代購。
中國黃金協會相關數據顯示,2023年全國黃金消費量1089.69噸,同比增長8.78%。世界黃金協會近日發佈的《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》顯示,2023年中國國內金飾消費金額達2820億元,創歷史新高,並預測2024年黃金消費需求將保持強勁態勢。
多家黃金珠寶上市公司也業績預喜,明牌珠寶、潮宏基、萃華珠寶的業績快報均預計2023年淨利潤提升,原因都提到了“受黃金行情上漲影響”。
業內人士表示,金飾產品設計上推陳出新,推動中國黃金首飾消費需求提升。一方面人們期待購買黃金飾品帶來好運;另一方面,黃金作爲貴金屬,具有穩定的保值和增值能力,也是人們投資理財的重要選擇。
需求猛增
面對不斷走高的的黃金價格,市場上一股“貼金調換”“買金條打金飾”的消費風潮也悄然興起。許多消費者把舊金拿到店裡,再貼點錢,翻翻行頭,抑或是購買金條,拿到街邊路邊的打金店進行加工。
值得關注的是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購買黃金。在不少年輕人眼裡,買黃金成爲一種儲蓄和投資方式。爲迎合年輕人的喜好,各家金店爭相推出克重輕、售價低、設計感更強的金飾產品,這些好看又輕巧的黃金飾品,往往不按克重計價,而是“一口價”。
除了飾品,年輕消費羣體還會選擇買重量只有幾克的“金豆豆”“金瓜子”,同時也會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“買金”經驗。
記者搜索發現,“攢金豆”話題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瀏覽次數超過7000萬次。金豆豆工藝簡單、成本低、零售單價低、消費羣體大等優勢,使它適合網銷和網購,受到年輕消費者歡迎。
Mob研究院發佈的《2022年中國黃金首飾行業洞察報告》顯示,5年內,青年人購置黃金的比例已從16%增長至59%。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《黃金需求趨勢報告》指出,中國的金條與金幣需求從2004年的12噸增長至2022年的218噸。
市場需求增多,也帶來了更多的入局者。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現存黃金飾品相關企業2.4萬餘家,其中今年1月新增註冊企業與2023年同比增長290%。
此外,銀行也開始與金店“搶生意”,相比於在傳統的金店購置黃金,“銀行買金飾”成了不少消費者的新選擇。記者調查發現,中國建設銀行、中國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均有實物金飾在售,從手鐲到戒指,從金豆到項鍊……不僅是品類齊全,價格相較金店還更優惠,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。
規避風險
黃金消費持續火熱,隨之而來的是有關的投訴與日俱增。記者在某投訴平臺搜索,因爲購買到“假黃金”而發起的投訴,就超過5000條。
在一些網絡直播間,主播不斷以“足金、國檢證書、99元”等爲噱頭售賣相關黃金產品。有多位消費者投訴,他們在網絡平臺購買的“999足金”產品存在“以假充真”“摻雜摻假”等情況。
此外,還有消費者反映,他們購買過有問題的黃金飾品的一些網店,過一陣子可能就關閉了,但銷售相同產品的店鋪卻一直層出不窮。
中消協發佈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,黃金首飾投訴量大幅增加,“金豆”等產品實際含金量低於宣傳標識等情況大量發生。
共工财经局:微众银行在消费者权益方面受人诟病,更何谈去“普惠大众”?
有消費者反映,將積攢的金豆送去打首飾時發現金豆純度不足。一位黃金回收店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,市面上很多小金豆純度不足,店內已不再回收金豆。
業內人士表示,黃金消費雖熱,但盲目囤貨、跟風“買金”不可取。在選購金飾品牌時,需要注意品牌是否有完善的售後保障和統一的產品標準。銷售平臺良莠不齊,相關產品可能在質量、成色方面不夠規範,應做好對商家和產品的甄別確認,注意規避風險。
來源:中工網-工人日報